世界は美しくなんかない。そしてそれ故に、美しい。
                                                                                  From 奇諾之旅

日本中世文學以鎌倉幕府成立到江戶幕府成立這段時間為畫分。當時世間因為各種戰亂動盪不安,政權也由中古時代的貴族逐漸轉移到武士階級。除了政治之外,社會、經濟以及文化也有根本面的改革。在這樣的背景下,中世文學普遍帶有彿教「無常」的思想,這或許是因為當時動盪不安、顛沛流離,各式各樣不同流派的彿教普遍在武士以及平民階級流傳。

同樣都是架構在「無常」這個概念,但不同作家所呈現的意境卻各自不同;鴨長明是中世著名的隱士文學作家,他的代表作〔方丈記〕流露出他對「無常」的看法。
(以下是〔方丈記〕的片段翻譯,截錄自〔日本文化史〕P.143~144)
「河水滔滔不絕,但已經不是原來的河水。在淤水處浮起的水泡,消失了又再浮起,浮起了又在消失,無法長久停留。在世間的居處也是如此。在冠蓋雲集的首都,不管是雕樓玉砌或是低屋矮舍,乍看之下,似乎經過數代都不會改變,但仔細觀看之後,很少從古至今都不改變的。有的房子是去年燒毀,今年重建的。有的房子是大房子消失之後變成小房子的。其實,裡面住的人也如此。」

從他的「無常」中,看到了歷經滄桑的無奈,以及小人物在大時代變遷中的無力感。對無常有如此感觸,跟他的人生閱歷有關。他經歷貴族世代的沒落,也經歷過京都的各種天災人禍。因此鴨長明在50歲時出家,隱居於日野山的草庵中。在這草庵中,他觀察人世間的點點滴滴,寫下了流傳後世的〔方丈記〕

但,這不是無常惟一的解讀。
(以下截錄自〔日本文化史〕P.144)
 「閒著,就讓他閒著。我整天面對這硯台,將浮上心頭的一些雜感信筆寫下來。不知不覺中,我百感交集。」

這段原文出自於吉田兼好的〔徒然草〕。相較於鴨長明對無常所抱持的悲觀態度,吉田兼好卻對此抱持正面看法。他曾說:「就因為人世間是無常的,反而更加奧妙」。他在萬物無常的這種矛盾中,嘗試尋找不同的看法,追尋另一種可能。

當我第一眼看到吉田兼好的那句話時,第一個浮現在我腦海的就是奇諾之旅裡面的:「世界は美しくなんかない。そしてそれ故に、美しい」。這句話字面上的翻譯是:「這世界並不美麗,但也正因如此,它很美麗」。我個人對這句話的解讀是:這世界充斥著各式各樣不美麗、有缺陷的事物、人們、制度、國家,但正因為如此,正因為這個世界充斥著這麼多種的可能性、多樣性,因此這個世界很美麗。如果說無常所強調的是因為時間所造成的變化性,那麼奇諾之旅裡面所強調的就是地域上的變化性了。主角奇諾藉由周遊列國,看盡各種不同的國家,接觸各種不同的人們,了解各式各樣的思想與價值觀。或許作者希望讀者藉由奇諾的經歷,來了解到這個充滿各種差異性的世界,其實也可以是很美麗的,端看我們怎樣去看待罷了。


參考資料:
日本文学史概説

日本文化史 楊永良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ilentla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