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續下一篇之前,我想利用這篇來簡短的回應上篇的feedbacks。
在po出上兩篇後,身邊一些友人給我不少關心以及建議,說實話我滿感動的,在面對重重困難,心情起伏不定之際,大家的關心和回應讓我感覺到I'm not alone,這雖然聽起來老套又肉麻,但當實際置身其中時卻又感覺無比窩心,謝謝各位!
Back on topic,我想說明關於轉換研究領域的問題。有人反應我做的領域不熱門,是不是因為它已經沒有發展空間?如果是這樣,那我還要繼續在這裡領域打滾嗎?是否要考慮換領域呢?
先談談我為什麼當初為什麼會選擇Video這個領域,如果要用一個字說明,那就是「愛」! 我本來就有在玩Video compression,所以當初找指導老師時目標就是鎖定在Video相關領域,進入實驗室後才發現實際上做研究和之前所想像的有相當差距,不過之前玩Video compression時所累積的知識對Video相關研究還是有相當幫助。既然我對Video的熱情依舊,所以當我想要繼續深造時,第一優先考慮的當然是Video相關領域了。
這領域還有發展空間嗎?有沒有發展空間我不敢講,但就近年Paper發表數量來說,這領域還是相當熱門的,以目前Video中最熱門的H.264為例,其中的rate distortion,encoder optimization等領域都有相當數量的新paper發表,只可惜,我不是做這幾塊,我主要做H.264 error resilience。Error resilience這塊近年沒什麼人在做,算是相當安靜的一塊,要深究原因,我認為可能是因為一般加入error resilience的encoder,壓出來的bitstream通常是不會符合ISO standard,意味著這東西可能只有學術上有價值,業界幾乎不可能採用,所以純粹就H.264 error resilience這塊來看,似乎是沒什麼前途。
但我熟悉的不是只有error resilience,一些相關領域我也有所涉獵,像是Video相關領域、Digital watermarking、Error concealment等等,這些我都算在有興趣的相關領域裡面,所以嚴格說起來,我想找的領域還不算太狹隘。的確,在把目標擴大到ECE後,大致上還有 一定數量的學校有老師做相關研究。
雖然如此,我做的領域依舊不是熱門領域,所以還是有人建議我換領域。我目前是不傾向換領域,原因很簡單,因為我不熟悉其他領域。我雖然有研究經驗,但我到底只是個大學畢業生,沒有修過研究所課程,對很多領域的認知依舊停留在大學程度,貿然跳進一個不熟悉的領域我覺得太冒險了,所以除非有很大的誘因或是其他利基,不然我現階段並不考慮換跑道。
但從長遠來看,我並不排斥換領域。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Computer Science Professor Mor Harchol-Balterh在一篇寫給Prospective PhD students的文章中提到,超過半數的學生在入學後實際的研究領域和入學前所預想的不同,這意味著現在就確定未來研究方向似乎是一件不太可能的事。如果條件許可,或許未來換領域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不過目前最重要的,還是先取得PhD admission再說,畢竟如果連PhD的門票都無法取得,擔心研究方向只是count the chickens before they are hatched。我的2點多宇宙無敵超級暴低新阿姆斯特朗噴射炫風阿姆斯特朗GPA是我在申請時最大的致命傷,對大多數學校來說這點幾乎直接把我一槍斃命,所以我相當重視我唯一有利之處-研究經驗和paper,希望我在這方面的經驗可以補償我的宇宙無敵超級暴低新阿姆斯特朗噴射炫風阿姆斯特朗GPA。從這個觀點來看,尋找相關領域的老師對我應該是最有利的,因為他們或許會因為我過去的研究經驗而願意收我,更重要的是,給我funding,這個比什麼都重要,因為沒有funding,就沒有留學夢。
總結,以現階段來說,在考慮過各種情況,我還是會優先考慮Video相關領域,但如果情況許可,我並不排斥其他研究領域。
留言列表